找到相关内容53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修习之法·选释之一

    令信等诸根平等不偏,令择法等觉支适时而生起等。此不细述。   【安止定的规定】意向於相而行道:他想“我今将成安止定了”。便间断了分心其它分别的心),以念於“地地”的勤修,以同样的地遍为所缘,... 一、地遍修习   饭食已竟,略事休息,安坐於寂静之处,而取於人为的或自然的地相。其地须有限而非无限的,际而非无际的,周而非无周的,有边而非无边的,如米筛或升那样大。彼即作善取,善忆持,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4638916.html
  • 佛教本体论与奥义书

    ”在时间上是否实在(二世有无);2、“中阴”有无,人是否连续存在;3、心性是否本净;4、无人我。可见,对是否实体(精神的或物质的)的问题是部派佛教的讨论热点。其中上座部的“分心”、化地部的“穷...只是一种原始宗教,不具哲学形而上学的气质。追求无限的冲动,需要与将这种冲动形式化的思维力量相结合,才能构成哲学的最初基因。对“是者 和“是”的思考是哲学的发端。在“ontology 中两股张力,这两...

    蒲长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061942.html
  • 佛教的“中道”超越之路——对佛教般若中观超越模式的诠释

    部公开主张“补特伽罗”作为轮回的主体,上座部用变相的“分心”作为轮回的主体,而说一切部则提出了“一切法”的主张。相对于偏执于“有”,方广部则将万法看成绝对空无的“恶趣空”倾向。只有到大乘佛教...形成了独特的“东方超越智慧”。般若中观在“缘起性空”的基础上提出“真谛”与“俗谛”的“不一不二”关系,纠正了部派佛教对、无的各种偏执状态,而以超越有无的中道观为万法的“真相”。这既奠定了佛教发展的现实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0764413.html
  • 正道足迹

    在它自己的境界上(分心)。心意在它自己的境界上,对五蕴仍完整而精细的知见在里面,所以它仍然隶属于“生”和“的状态”,在未来也会继续受生。  这些特性就像那些打瞌睡而做梦的人。至于心意因为修习的...他们自己的喜好。首先要开发个人的虔诚信仰,服从于所接受的训练和修习,直到心意坚定而不动摇了,然后才开始以如实知见的方式来探索并理解事物,这才会满意的成果。  这是因为从探索因果开始,通常都是随著外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2967968.html
  • 森林回忆录

    十位僧侶中,只有阿姜曼、阿姜頓與阿姜拉沒提到對治性欲時的掙扎。這三位僧侶年輕時都在世俗裡待過幾年後才出家,他們之中只有阿姜拉在成為頭陀僧前經歷過婚姻生活,阿姜拉過兩次結婚的經驗後,大概已經厭離在家的生活而決定出家。其他如阿姜汶、阿姜撰、阿姜宛、阿姜查與阿姜帖等人,不論雲遊或住在鄉野,也都必須面對性欲的挑戰,而住在都市裡的阿姜範與阿姜李更不例外。在這些僧侶的回憶錄裡,誘惑無所不在,稍分心...

    卡瑪拉 提雅瓦妮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0743109.html
  • 读《大毘婆沙论札记》论师的轮回观

    现在」(大正49.17上)呢?探寻其原因,原来他的时间观已有所转变,有情业果的相续,已经不纯然是安立在心法上了!分别说部系中,南传锡兰的铜鍱部,创建了「分识」。分心识是有情初生心及命终心,也是意识中...业道,不能入定,不能出定;势用,一切皆能起作。由能引发,从睡而觉。由势用故,观所梦事。如是等,分别说部亦说此识名分识。(大正31.386中)  分心识,是有情初生心及命终心,也是意识中内在的贯通者,...

    释悟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647481.html
  • 中论空无思想、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(1)

    却没有造业,那‘自作自受’的理论又如何可以成立?”(注23)为了“弥补”此一矛盾,轮回主体之设定是有必要的:最早是上座部的“分心”的建立,其后犊子部公开主张“补特伽罗”(注24),南方的化地部亦成立...必得打破其表达之形式,溯源至此一文明之创造者的原创心灵中,把握其原创的意义,或者说与其同样地握有真理的泉源,我们才办法如彼原创者具有同般创造的心灵与能力,在我们自己的时代,考虑不同于旧时代的意识型态...

    李昌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747548.html
  • 正道修行

    分(the bhavanga)。在这个时刻,一切只以心为参照。生命尽管继续,然而心在达到这个层次时,放下了对色身的一切执取,除了独自体验心本身的对象之外,不体验其它。这就称为分心(bhava-...作为禅修指南: 阐明禅定的价值、解说正确与错误的禅修之道、详述修练中应当纠正的问题。 希望这本小书能成为有志者的助缘。  本书如失真之处, 我个人愿承担一切责任。在文化程度、练习、写作技能、以及诸科...

    阿姜帖-德沙兰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6.html
  • 西藏生死书介绍

    之后才来修行,而是当下就要修行,当下就要做准备,只不过因为佛教大慈大悲,在中阴的时候还有得度的教法。   第八章 这一世:自然中阴   凡夫心的基础地,一切部称为分心,大乘唯识宗称为阿赖耶识、根本识...畅销世界各地,尤其华文地区,所到之处,都此书。我到中国大陆去,也好多好多的盗印版,拉萨、青海、新疆、江北、江南都。   本书作者是索甲仁波切,出生于西藏,一九五九年跟随上师蒋扬钦哲仁波切离开西藏到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3550229.html
  • 生活中的緣起(2)

    。但这种解释几乎没有人知道或想知道,甚至认为不需要知道。我们的名色、身心在每一刹那间生灭,这是使用阿毗达磨的解释。心生起后就相续地在分心(bhavanga-citta)之间生、住、灭,而一个生、住、...尽,接近死的全部生命过程。  【译注二】“分”即未接触对象前,毫无知觉思惟之心。  【译注三】“转向”是根境相接时,分心为了要见外境,而引起内在的觉用,近于警心令起的作意。  【译注四】依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0451522.html